其实从心理层面讲,孩子不想上学是畏难情绪的体现,是逃避问题的做法。厌学,一般是没通过学习获得欢愉的情感体验,孩子自己也没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法,作为父母和老师对如此的孩子要积极引导。通过交流弄了解他的难点是什么,然后和他一块解决,(肯定让他参与解决过程)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他经验之谈到方法总比问题多,遇到事情不可以害怕,不可以逃避。切记听了孩子的想法后一味抱怨,抱怨孩子,抱怨别的人或事,如此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反而会加重孩子逃避学习,逃避困难的思想。
弄清孩子不想上学的根本缘由,对症下药,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,引导他们积极乐观面对问题。不想上学的孩子如何引导呢?
1、对孩子要有微笑和鼓励,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激起其自信心
父母对孩子抱有些期望,通过态度、表情、行为等方法,用微笑的表情,富有鼓动性的“好”、“对”、“别着急”、“有进步”、“你真了不起”……等勉励性评语,让孩子遭到鼓励,让孩子慢慢消除不想上学、畏惧心理,轻松、愉快地参与学习。
2、辅导孩子提升学习力,并尽可能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
不想上学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学习跟不上,父母应该准时想方法,辅导孩子的学习,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,只有孩子的学习提升了,才会使孩子变得自信起来,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提升。父母尽可能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,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。
3、帮助孩子制定大小目的,按部就班地提升学习成绩
这就需要孩子依据不同状况,遵照按部就班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实质的“大目的”──高的,远的需要。如每门学科要获得何成绩,“小目的”──近的,低的需要,如上好每一节课,做好每次作业,写好每个字等。教育孩子“大目的要从小目的”开始,一步一个脚印,扎扎实实去做,才能获得好的成绩。
4、加大孩子应对挫折教育,增强耐挫力
在学习成绩常见低下的状况下,父母教育孩子了解一个道理:任何事情,只须认真去做,就能做好。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,面对挫败不可以怨天忧人,灰心失望,而是要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,鼓起勇气,加倍努力,愈挫愈奋,最后成功。父母的正确的疏导,甚至是表彰和鼓励,孩子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,从而相得益彰。